非凡娱乐-电子娱乐平台游戏-非凡娱乐官网 – 零碳园区成工业转型黄金赛道,标准缺位、数据壁垒如何破局?
零碳产业园。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| 田鹤琪 随着“双碳”目标的推进,零碳园区正成为工业低碳转型的关键。 在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(6月23日-29日)期间,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、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、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(iGDP)和北京计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活动,探讨了中国零碳园区建设政策进展,及地方工业园区节能增效的低碳建设路径。 当前,中国正积极推动零碳产业园区的建设实践,一场以园区为单元的绿色革命已拉开大幕。 2024年12月12日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到“零碳园区”的概念。会议明确建立一批零碳园区。 2025年,“零碳园区”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提出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,建立一批零碳园区、零碳工厂。 在政策驱动下,目前已有新疆、内蒙古、山东等17个省市将零碳园区建设写进了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。自2020年以来全国出台30余个零碳园区的标准,地方标准大概11个,团体标准20个。 具体到地方层面,2022年4月建成的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,已实现100%零碳能源供应;海南省博鳌零碳示范区在今年3月宣布实现零碳;安徽的奇瑞制造一工厂物流园宣布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到100%,实现了零碳目标。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,国内零碳产业园建设步伐正加快,并逐渐跨过概念探讨、路径摸索阶段,进入以场景驱动发展的实操期。 但在建设过程中,发展路径不清晰、标准不统一、跟踪评估滞后等诸多问题,正逐渐浮出水面。 为何打造? 零碳园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,通过产业、能源、交通、建筑、消费、生态等多领域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,实现边界内碳排放快速降低并最终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。 从类型上看,零碳园区建设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类型,不仅包括生活型园区、制造型园区,还延伸至仓储物流型、商业办公型、功能负荷型以及产城融合型等不同功能定位的园区。 园区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它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引擎,也是碳排放的主要重点。 “全国有超7.7万个产业园区,广东省产业园区密度最高,浙江、山东紧随其后。工业园区占比30%,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据清华大学一份研究表明,工业园区贡献了全国50%以上的工业产值,以及31%左右的碳排放。”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分析师刘晶宁在会上介绍称。 …